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季节,是人生最铿锵的篇章,是摧枯拉朽的豪情,是旭日东升的力量。100多年前,陈独秀先生在《新青年》发刊词中写道:“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
5月10日,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陕科大校园里洋溢着蓬勃的朝气和青春的律动。全校的“团子们”凝聚在一起,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方式庆祝共青团的百年华诞,他们聚精会神地学讲话、心潮澎湃地谈感想,面对团旗发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这一天,那些已经毕业、走入社会的“团子们”也纷纷向母校交上答卷,汇报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的新成绩。他们有的奋斗在企事业单位基层一线,有的在科学岗位解决攻关“卡脖子”技术难题,有的在创新创业道路上追逐梦想,有的用公益创业帮助社会弱势群体……不负韶华,用青春书写华彩篇章。
伊力帕提:让团旗在基层岗位飘扬
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这天,26岁的维吾尔族小伙子伊力帕提收获了一份荣誉:他被共青团乌鲁木齐市委员会授予“青年岗位能手”,捧着金灿灿的奖牌,他第一时间拿起手机给大学母校的老师们报喜。
2014年,18岁的伊力帕提从乌鲁木齐来到太阳集团2007网站,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给了他家庭般的温暖。对于这些远离家乡、远离特定生活习俗的少数民族“孩子们”,辅导员张钦峰倾注了特别的的关怀。每周来宿舍走访,他总是要特意和伊力帕提聊上一会儿,关心他学校民族餐厅的饭菜是否习惯,询问他学业是否能跟上进度,发现帕提的性格内向腼腆,张老师还介绍他加入了院学生会的文艺部,鼓励他主持学校为民族学生举办的古尔邦节文艺晚会,在一次次的彩排中,帕提变得大方开朗了许多,演讲与口才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大二时成功竞选学生会少数民族部的副部长。
大三期间,帕提作为学校少数民族学生代表,参加了由省委少数民族部举办的“2017年陕西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赴延安教育实践”,学习期间,伊力帕提参观了杨家岭、七大会址等革命旧址,深入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革命时期的感人故事,坚定了终生跟党走的政治信仰,学习结束后被评为“优秀学员”。
大四第二学期,学校团委决定把校史上陶74班同学在唐山大地震中的经历改编的故事搬上60周年校庆晚会的舞台,以话剧《那一天》为校庆献礼。得到试镜通知那天,伊力帕提难掩心中的激动:“在新生入学教育时我就被这则校史故事深深地打动。1976年陶74班的学长学姐们在唐山实习期间经历了那场灾难,关键时刻,他们临危不惧,迅速擦干眼泪投入救灾中,用实际行动展现了西北轻工业学院(太阳集团2007网站前身)学子的担当。如今,我竟然能在剧中饰演艾米尔一角,倍感荣幸!”
三个月辛苦的排演中,帕提“入戏”越来越深。剧中有一句台词他铭刻于心:“陶74班的一个都不能走, 因为你们代表的是西北轻工业学院!”他感慨地说:“在这段演出经历中,我真正感悟到,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在关键时刻可以为了同胞、为了国家舍弃自己的性命,这就是共青团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
毕业4年,伊力帕提在中国电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分公司业绩突出,连年荣获“青年岗位能手”“优秀销售能手”“个人销售亚军”“云业务销售卓越奖”“最佳奉献奖”“先进生产者”等荣誉称号,从一名基层办事员一路被提拔为开发区分局维泰路支局局长,说起他,公司的全体同事都竖起大拇指。
2020年8月,在乌鲁木齐市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他亮出团员身份,主动请命到乌鲁木齐市疫情防控工作通讯保障组,连续40天废寝忘食,奋战在抗疫一线。为了在第一时间为市防疫指挥部、方舱医院、隔离区等地建立通讯专线,他多次凌晨奔赴机场、高铁站维护通讯线路,为全市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了突出贡献,被公司评为“中国电信2020年乌鲁木齐分局优秀员工”。每当被问起事业成功的秘诀,伊力帕提总是自豪地讲起大学时代故事,他说“校团委书记李鹏老师总是说,奋斗才是青春不变的底色,我们‘团子’们要在奋斗中砥砺品质、增长才干,实现人生梦想。”
2021年7月1日,是伊力帕提毕生难忘的一天,他终于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能在党的百年华诞当天宣誓,更让他激动不已。他说:“我的祖父、父亲都是老党员,他们在各自的时代乐于奉献,坚守在中国邮电系统,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担当与奉献,我爸爸总是叮嘱我,‘共产党员身份不是特权,而是意味着比别人付出更多’,宣誓那一天,他激动地给我打来电话说:‘以后我们就可以互称同志了,我们家族的红色基因在你这里得到了传承,我为你高兴’!”
刘欢:在国际科技前沿追寻青春梦想
从2011年到2022年,刘欢在太阳集团2007网站从本科一直读到博士,还被公派往法国格勒诺布尔-阿尔卑斯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联合培养,完成了精彩的人生飞跃,收获了一系列喜人的科研成果:以第一作者发表课题相关学术论文2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篇、EI收录论文7篇),申请国际、国家专利14件(其中已授权发明3件、实用新型5件),作为主要参与人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各类项目5项,负责完成陕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1 项……十年学海泛舟,他一路乘风破浪、所向披靡。谈起成功的经验,他说:“十年来,在不断的成长中我逐渐意识到,陕科大已经在我的内心深处打下‘三创两迁’的精神烙印,学校培养了我,给予了我自身锻炼、学习成长、思想成熟的平台。”
刘欢的硕博研究生导师董继先教授是老一辈陕科大人,曾经深度参与“三创两迁”大学精神及其内涵的凝练、表述工作,他经常如数家珍地对刘欢谈起陕科大校史上的一些人物与故事,在他的回忆里,每一位西迁老前辈身上都充满了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每一项科研成果都饱含求实创新、锐意进取的科学精神,每一次创业都彰显着学校扎根西部、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刘欢说,董老师的授课与谈话充满了家国情怀,是最生动的“课程思政”。
和伊力帕提一样,刘欢也是话剧《那一天》的演员之一,在剧中扮演陶74班学生赵忆苦。说起报名参演话剧的初衷,刘欢说:“我是土生土长的唐山人,从小耳濡目染,听了很多关于那场灾难的故事,心中总是涌动着一种难以描述的情愫,当得知校团委招募演员的消息,看到《那一天》的剧本,我觉得自己冥冥之中就像一根线索,串起了唐山大地震与太阳集团2007网站,有演绎历史故事的情怀,也有续写今天故事的担当。董老师得知我要参演话剧的消息后,十分支持我,鼓励我用心用情演好角色,在演出中收获不一样的人生感悟。”
三个月的排演期间,刘欢克服了种种困难,当时他刚读博一,在课业压力、科研压力都很紧张的情况下,他拼命挤时间,没有错过任何一次排练。从来没有演出功底,他努力学习舞台表演技巧,吐字发音、表情管理、情绪调控……凭着对母校的热爱,对逝去校友的深情,他留着热泪一遍又一遍撰写人物传记揣摩角色内心,迎着朝阳一天又一天站在科大湖边念诵对白感知人物情感,顶着繁星一次又一次排练到深夜。短剧中有一段舞蹈,并没有舞蹈功底的刘欢和其他演员一起摸爬滚打,摔红了膝盖磕破了手肘却从不喊累叫疼,仿佛当年经历灾难的大学生内心的沉痛与坚强又都重现在他身上。
剧中有一句台词刘欢记忆犹新:“请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出列!同志们,党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他说,每次念出这句台词,共产党员的使命感就增强一次,后来即便到了异国他乡的领土,他仍然时刻牢记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按期上缴党费,同党支部保持联系。
如今,刘欢已经结束在法国的公派留学回到母校,即将踏上了新的人生征程,他说:“我是科大培养的万万‘孩子’之一,身体里流淌着‘科大基因’!”
张陈斌:从贫困山区走向大上海创业舞台
曾经的他是从福建大山里走出的一名贫困大学生,现在的他是上海坤孵科技集团总经理;曾经的他是校汇海基金会会长、校研究生会主席,现在的他是共青团上海市福建青年商会团委副书记、太阳集团2007网站上海校友会秘书长;曾经的他是“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获得者、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获得者、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大赛全国金奖获得者,现在的他是年产值6000多万的新型防辐射科技材料生产企业负责人。从19岁到33岁,张陈斌用奋斗的脚步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回望来时路,他说:“木之长者固其根本。在母校的本硕7年里,老师们为我播种下科技创新的梦想,搭建了创业实践的平台。”
一颗梦想的种子在合适的土壤中才能迅速萌芽、茁壮成长,母校电信学院(现电智学院)团委全力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实行“本硕贯通科研培养模式”,以学术创新型拔尖人才的培养为目标,对学生实行分层分类培养:大一实行“科研启蒙”——注重专业兴趣培养和职业生涯规划;大二实施“种子计划”——为“科研种子”配备导师;大三、大四开始“实战训练”——在各类科技竞赛中明确研究目标、锻炼实践能力;研究生开启“进阶研究”——深化科研能力、朝“高精尖”不断迈进。
得益于学院团委的培养,张陈斌在本硕7年里收获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大二年级,他小试牛刀,参加了学校第三届“科技创新”竞赛,作品“基于数模电制作的循迹、蔽障、电子跟踪多功能智能小车”获得比赛唯一的特等奖;大三年级时参加陕西省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并获得陕西省三等奖;大四年级时参与老师的太阳能隧道照明系统的研究,该项目最终在安徽玉台山隧道成功通过验收;研究生期间,跟随导师孟彦京教授在学校教学楼楼顶建设光伏发电站,年均发电量60多万度,为整栋教学楼提供清洁能源。
毕业后,每当创业的道路上遇到挫折坎坷,张陈斌总是第一时间想起老师们的奋斗精神,他说:“求学期间,孟彦京、黄建兵、陈诗南等老师给了我很多的指导,他们不仅是师长,更像是‘家人’,‘传输’给我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情谊。还记得在做‘电机软启动’实验时,年龄近60岁的孟彦京老师陪我们一起熬夜,连续一个礼拜熬到凌晨2点多;在跟随黄建兵老师参与太阳能隧道照明系统实践研究过程中,连续一个多月的设计、调试、安装,黄老师严谨、细致的科研态度让我叹为观止;在跟随陈诗南老师参加“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陈老师指导我数十稿修改商业计划书、完善答辩PPT,经常熬到凌晨3点多,精益求精的态度让我受益良多。”
创业初期,张陈斌长年坚持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被同事们戏称为“铁人”。在不懈努力下,2020年12月其“磁链科技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作为无锡重点引进项目在北京签约,无锡市人民政府高亚光副市长在2020无锡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北京)合作交流会上对该项目寄予厚望。他参与包括2015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性价比混合动力机电耦合系统开发及产业化”、上海张江专项发展资金“纯电动乘用车集成动力控制系统研发及中试”、市国资委企业技术创新和能级提升项目“双耦合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3项,申请专利8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53项,已授权专利38项)。2019年他以第一发明人身份参评项目“三相电机圆形磁链轨迹控制技术研究”获“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职工技术创新成果”银奖,他还作为上海市引进人才并落户。
杜心童:用青春的力量让爱星火燎原
2021年5月24日,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贺军科来西安调研,在和太阳集团2007网站团委书记李鹏座谈中,他对正在上海公益创业的科大校友杜心童记忆犹新,赞许地对李鹏说:“这个小姑娘浑身都是劲,很有活力!”
杜心童帮助唇腭裂患者进行语音康复的公益事业已经持续了8年。2014年8月,烈日炎炎的西安,太阳集团2007网站设艺学院团委“筑笑”实践团队的师生们走遍了古城的各家医院,开展唇腭裂儿童语音问题社会调研。该团队的领队人、大二女生杜心童率先发现,所学的播音发声学知识与唇腭裂患者语音康复训练方法有很多相似之处,运用这些知识可以有效帮助唇腭裂患者解决因腭咽闭合不完全造成的发音问题。带队老师安然回忆起那个难忘的暑假依然对杜心童的表现赞赏有加:“杜心童是山西女孩,个子不高,却天生带着一股难不倒、打不垮的韧劲,整整一个暑期,她带领队员们完成了数据分析、调研报告,帮助唇腭裂儿童进行发音康复训练,还向家长们承诺,会一直把这项志愿活动坚持做下去。”
杜心童承诺的都做到了,凭着一颗火热的初心,把这份事业从2014年一直坚持下来,而且越做越大,让爱的星火渐有燎原之势。
2014年暑假结束返校后,她在学校团委的指导帮助下,她一方面在学校成立“筑笑”公益社团,把志愿青年队伍从几十人扩充到数百人,还不断完善系统、科学的发声培训课程;另一方面继续联系西京医院附属口腔医院、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北京儿童医院、福利院等多所机构,寻找更多唇腭裂儿童患者并志愿为他们提供语音矫正训练,到2015年,固定接受语音矫正训练的患者已经从9人增加到46人,还开通了线上语音矫正志愿服务。杜心童带领的团队先后获得全国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陕西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省级标兵团队等奖项、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2018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公益创业大赛银奖。
2018年5月,杜心童收到了SEED社会创新种子社区的offer,这个项目每年都会从全球选拔30位华人前往哈佛大学在8月进行为期两周的SEED训练营。这次训练营让杜心童获得在哈佛大学演讲的机会。带着获得的鼓励与支持,杜心童报名参加了2018年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并以绝对优势赢得了全国金奖,还拿到了国际公益学院的全额奖学金,得到了腾讯公益、京东公益、仁德基金会、上海市团市委、上海慈善基金会的大力支持,并在京东暖冬公益、爱心上海招标、至爱蓝天计划中脱颖而出,成功筹得启动资金。
2019年5月,上海倾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这项公益事业经过5年时间的酝酿,终于走上商业化运行轨道,对进一步扩大帮助范围、服务更多唇腭裂患者打下基础。杜心童说:“我想要解决中国绝大多数发声障碍者都没办法接受语音矫正的社会问题。”
2019年8月,“倾音”的第一家实体店开在杨浦周家嘴路开业。面对初期运营过程中的各种管理细节,杜心童经历了充满艰辛忙碌的一段时间,但她经受住了所有的考验,她说:“挺过去之后,风景也是不一样的。有意思的事情已经经历过了,你怎么会允许自己去过更枯燥的、更平凡的、更日常的生活?”
今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寄语全国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我们欣喜地看到,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各条战线上,科大青年正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以成就书写新时代青年人奋斗的诗行。胸怀信仰,他们将所向披靡!
(核稿:林梅 编辑:雷超)